圆桌论坛丨世界“嗨”了,我们该怎么接招?

2016年12月20日,由唯众传媒和飞马旅联合举办的“行动力·预见中国经济新黄金时代——第八届中国商业领袖论坛暨‘倾城之光’颁奖盛典”在上海隆重举行。在第八届商业领袖论坛中,穿插着三场精彩的圆桌对谈,第二场圆桌对谈实录如下:

钱倩:这一个环节的主题是当全世界都知道购买力提升的反应,年初去日本买马桶盖,大妈还把黄金买光了。2016年上半年中国海外并购金额高达1340亿美金,中期境外投资超过1100亿美金,中国人财大气粗,不仅是老百姓,同时我们投资的企业,比如那些非常大的企业并购海外资产的这件事情早就在布局了,在座诸位今天就是要展开这样一个讨论。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中国的企业该怎么玩?

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关口你们观察到什么?这是第一轮问题。第二轮问题是在走出去的这个过程中你们遭遇了什么?有什么困境?怎么去解决?最后我们会给怎么走出去一句话,所以脉络非常清晰。    

陶闯,我想知道的是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你的资本有没有尝试过去看全球的资产或者全球的项目?

陶闯因为我是做企业出身的,自己创办过两个公司。自己在海外待了15年,我是2009年回来算是二次创业进入PPTV,我们打造出三天五夜的用户群,2014年开始转型做投资。大家都在创新,万众创业,大众创新。

我在微软待了5年多时间,2008年负责微软亚太区移动互联网。那个时候在微软,每年并购公司是400家,大家想想我们要看的公司有多少家?我最早负责移动地图的功能,这个部门收购了33家公司,一个企业到了一定体量,企业的外延增长可能形成非常巨大的核心竞争。而企业家从一个简单的创业者要升级成为一个资本的运作者,这是一个企业的挑战。

回到主题,对于海内外的情况。周忻先生已经介绍了房子不是炒的,我不知道今天还有没有给我们介绍二级市场更不要炒。中国二级市场有巨大的泡沫,现在上市的大佬非常高兴,都是百亿身价,现在PE都在60~80倍,谁进去炒都只能是一个短期投机,长期没有价值。中国现在真正产生的价值只是在私募股权价值,也就是在一级市场,在私募股权价值经常也被炒得很高。万众创新起来以后一张白纸就能拿很多投资,中国资本的冬天也会马上过来。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创业公司可能在今年现在可能是深秋,冬天还没有到,冬天到了可能会死上一片。刚才谈到外国或者海外的资本市场和它相对的价值,确实是一个真正的“淘金地带”。今年我们公司差不多投资了将近70多家公司,其中三分之一以上将近30多家是在海外的公司,因为相对价值比较高。中国企业家可能要放眼一下世界,中国要走出去,在海外的机会可能更多。

作为一个企业如果能抢先一点跳出自己的安逸圈,早期在海外布局可能是必经之路。作为一个投资人你也应该想到,不应该在国内PK同一价值,可以想到去海外更多的布局。我今年最大的时间就是建我的跨境团队,因为我在海外有15年的工作经历,我把很多微软的同事忽悠过来了。中国现在土豪很多,钱也很多,上来就谈收购,所以我觉得现在真是一个非常好的跨境并购整合周期。无论投资家还是企业家,都应该抓住这个黄金点。

 

钱倩:你是主动的布局还是不得已而为之,国内项目太贵了,只能到海外去,通常你对比过吗?

陶闯:这个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中国核心的两个驱动力,一个是消费,一个是高科技。从科技这条线上可能是海外的重点,因为消费还是在中国。所以我们想找到更好的科技和产品,从性价比上面来说毋庸置疑,而且相对的性价比是高很多。

钱倩:整个国际化布局你们怎么想的?传统外销收入和现在国内市场相比有什么样的变化?

邱智铭:今天这个论坛很有意思,我作为企业家发表一下我的观点。我觉得全世界现在不管是中国还是世界各国,两句话总结。

第一句:传统产业在探索出。第二句:新型的经济体立足唯稳。

变是什么?变是为了发现更多的机会,但是它风险较大。不变是什么?把变的东西拿到业绩。

我觉得对于一个传统的企业,它围绕两个字在变换,就是“规则”。20多年以前,学习别人的规则,遵守别人的规则。后来我们与人协商规则,相互遵守。现在我们是自己有能力在西方市场制定规则,让别人遵守规则。按照规则的思考,我们制定规则让别人遵守,克服了这种困惑。之所以这么说,我们这两年在做全球化品牌,很多人都说国际贸易形势不好,汇率增高,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等,我觉得这个事情不说,你去抱怨这个有什么意义?

我们这两年做的叫全球化战略,我们做的品牌贡献给美国等打渠道,他们做自主品牌不行,他们做自主品牌成本很高,资金占用很高。我们是提供个性化品牌的输出和服务,这样一来很好地化解了产业链上下的有序的分配。原来它把我们价格压得死死的,成本原料给我们10%的点已经算很客气了,中国制造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偷工减料绝对不是中国制造走的路。

第二轮的问题我也说完。国际市场现在情况发生非常大的变化,美国特朗普不敢说的话也说了,我相信接下来不敢做的也做了。中国有准备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要脚踏实地,做出好产品。我觉得我很惭愧,我做笔20多年,累计加起来100多亿只笔销往全世界,接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家叫我“中国笔王”。我为世界和国内大事件做过笔品,比如十八大的选举,再比如G20 20多个元首同时拥有的“元首笔”,我很内疚,居然中国人还要买万宝龙,而且他们认为买万宝龙这是一种面子,是一种荣誉,所以我认为我欠了国人一只好笔。

这样一只小笔让总书记三番五次问中国什么时候能出一只好笔?副总理到各地区搞调研也这样问,中国人连一只钢珠都做不出来,G20总算给国人和世界展示的机会。中国好笔给元首们,元首们特别喜欢。默科尔一不小心把笔丢了,他问我们要三只,我们团队说不能给,我说为什么不能给,给10只也给,我说拿到他们国家宣传还不好吗,后来我们很大气地给他们三只。欠国人一只好笔,我们已经做到了。

钱倩:特别感谢邱总,我们特别期待中国的好笔。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再加上十亿的广告费,估计这只笔保证人人一只。接下来这位田总您是帮中小企业做精准广告投放,我看到同行特别高兴,你用500块钱把服务送到客户心中?你作为一个大数据挖掘的公司,目前服务的客户多少个?你的大数据的机会和你走向世界的机会到底在哪里

田宁:盘石是一家很专注的公司,我们服务中小企业已经13年了,一个企业只能做一件事情,专注坚持再坚持。我们关注大数据,投过10万家APP,推广到世界其他地区。主持人提到买马桶盖,我服务中小企业十多年,最后查出来这个问题日本松下电器每只马桶盖来自于杭州的工厂,很多中国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数量是全世界排第一名的,中国的产品不是不好,是很好。但是问题是,产能过剩。

杭州有一个风水镇,有3000个做笔企业,我去调研觉得很有意思,一只笔赚不到一分钱。三千只笔多少钱?中国未来到下一个五年和十年,产能过剩这个问题变得很严重,我相信如何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化也好,把东西卖到全世界,这将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营销颠覆,我相信台上很多嘉宾应该不是这个社会的消费主体了。因为买房子结婚,买车子的主体是80、90后,他们这批人不逛商场了,他们的衣食住行统统来自互联网,买房也通过线上买房,所以传统制造业现在要做的是怎么把线下搬到线上?过去花了20年、30年建一套完善清晰的很牛逼的线下营销体系,我现在颠覆了放到网上去。

G20也好,世界互联网大会也好,都是一个标志信号,中国绝对不甘心只做一个GDP第二的总体大国,我们要参与制定全球贸易规则游戏规则。过去整个生态链中国人最苦逼,赚的钱最少,干的最苦逼,所以我们自己要制定贸易规则。中国要打出中国的品牌,逼迫像当年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地区一样国际化。这个时候我想大数据很重要了,中国人过去说劳动力便宜,生产力便宜,土地不用钱,这个时代也过去了。规模生产一千件一万件跟我有关系吗?没有。

我是90后、80后我不喜欢千篇一律,我喜欢定制。所以将来将是一个定制时代,小而美企业,很多企业做大数据分析,告别低价劳动力,东西还没有卖,型号、尺寸规模定价都知道了,我相信在这个时代一定有更多的实体经济、更多小企业、更多制造业借助互联网也好,能够真正地走向国际化、全球化。最后让世界消费者爱上中国产品,中国服务,爱上中国制造。

钱倩:前半段听上去像总理说的话,后半段我们听到了一些关于怎么服务传统企业甚至转型的。把最后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留给王总,你是特别不容易的人,从小就想当间谍,没有当成。我想了解的是过去两年里面,你们这家企业帮多少家中国的企业在海外寻找高管?

王桂生:今天这个话题的主题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我觉得中国企业走出去三个要素,最重要的是资金走出去,我们的产品走出去,第三是人才要走出去。因为你出去以后要管理当地的业务,所以我自己就做人才服务,跟很多在座企业家不同,大多数企业做的是垂直行业,而人才服务是水平行业。这跟经济周期有一些相关,但是并不完全相关,总有一些企业和行业有暖流。

我们今年包括去年业务增长非常好,在今年2016年规格还不算大,大概几个亿的流水,我们的都是百分之百的增长,明年还是按照预计百分之百的增长。下一个浪潮,配套的服务业走出去仍然是很大的机会,我觉得未来随着中国企业越大越强,走出去以后,很多配套金融服务业、人才服务业其他服务业都会走出去。

以今年为例,大概15%的业务跟中国企业走出去相关的,有的跟“一带一路”的,有跟美国的。刚才有嘉宾说,今年每个部门我们都是第一名,包括帮他们在西雅图、硅谷,上个礼拜在伦敦找很多中高端企业,包括我们最大的电商企业,中国电子商务企业里面那些很多的人才,包括他们在海外的,包括从海外直接找进来的人才,都是通过我们全球的网络找来的。

中国人有一个观念,重产品不太重服务,各家专业服务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比例远远小于他们应该有的比例,由于中国服务业渗透率不高,但是未来5~10年一定是服务业发展的春天,大家会越来越多考虑到这一点。

我们公司总部在荷兰,荷兰是一个工业大国。但是你查一下2016年和2015年荷兰首富是谁?人才中介公司的管理人。随着未来经济全球化,服务业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我愿意跟大家一起共同探讨。

钱倩:开始第二轮。我们想了解的是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当然有种种政策,种种不适应,尤其看上去大家都是非常本土的出身的中国人。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企业常常遇到什么样的坑?我希望大家这一轮给到一些实际的例子。陶闯你上过当吗?吃过亏吗?钱投出来没有拿回来过吗?

陶闯:今天可能我们有太多的信息,所以很容易产生一些误导,包括中国制造,中国4.0,现在大家应该回归实体,现在看到很多泡沫,抛开这些东西真正地看市场的发展前景。我有很多美国朋友,美国经济已经走过了一个非常完整的阶段,现在是成熟性的发展。美国经济没有中国这种消费驱动,多年来从来没有见到过GDP6、7、8,如果在美国一家公司做CEO,今年增长能够做到15%,已经是绝对优秀的CEO了。

所以美国本土企业只有进入海外,才有可能抓住空间的机会。所以在美国很多人大部分的公司增长就是6%、7%,而且这已经超预期了,已经超过GDP的3、4倍了,这样的CEO很优秀了,中国企业没有经历过这种过程,如果是美国状况的话,中国CEO现在已经很舒服了。

在海外的公司,诞生的第一天起没有定位为自己是本土公司。我们经常看到有一些口号,中国人怎么怎么,我在美国从来没有听到美国公司怎么怎么回事,大家都把美国两个字去掉,就是全球公司,所以这是对中国成熟的或者已经成长到一定体量的,今天在座很多企业家的挑战,不要把自己定位是中国人,而是全球人,这是一个更高的要求。

整个市场的消费市场周期,以前大家都一句话,有些企业家不太爱听,就是“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渠道和市场,一流企业做品牌”。

这就是刚才我们说到为什么派克笔那么高,当然它的品牌付出可能砸了很多钱,因为市场已经不再是一个功能经济的市场,也就是说产品不再PK,我的性能怎么样。电视机抬出来差别有多少?汽车拎出来差别有多少?工业化的水平已经达到了我们在功能经济上的水平,大家之间的PK没有绝对的差异,而这时候PK是进入到情感经济。情感经济跟品牌有关,品牌现在也开始分两个层次,以前的品牌叫一对多,央视上广告,全国人都知道,现在年轻人的品牌很多,已经对这种品牌不在乎了。

2005年我进入微软,我想看看我现在有钱了,实现自由了,我看看微软这帮高管们穿什么服装,我一看没有微软工作的人戴上标志品牌的服装,连拎一个LV包,穿个什么品牌的鞋子,看着多土,没有个性,后来我才知道大家都不穿有品牌的服装,谁穿品牌的服装就是低级找品牌的人。那时候穿一个便宜的衬衫,但是个性化,大家觉得是显个性的东西,而不是追随某一个品牌,因为谁追随一个品牌的话大家也觉得low了。现在目前市场说的市场化、定制化,情感经济的更高端就是个人经济了。

所以这是一个市场周期,就中国市场而言,我们确实鱼龙混杂,整个制造这一端已经有很大进步了,但是没有太多完善,确实太多假货。一个充电宝在中国60%都是假的,这是现实的情况。任何企业升级、消费升级,我相信中国也将有这一波浪潮,促进我们所有企业向海外企业看齐,因为在海外确实没有看到像这样低劣的产品了。包括最近也有一些企业说产品出口,产品经过一系列的验证测试,这样的东西出口以后在国外卖的比在中国卖得便宜。

 

钱倩:海外投资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坑?

陶闯:海外投资的坑我觉得相对而言比国内的坑还是要少很多。所以我建议大家大胆地进入海外合作获得投资。

钱倩:谢谢陶总,我们知道在邱智铭总的历程当中,我们曾经看到过一个非常著名的案例就是跟海外有一个官司,中国人在海外打官司心里有点怕,但是那场官司你还是赢了,如果再来让你做一次你会怎么做?

邱智铭:名字叫“337调查”的官司,对商业外观侵权。以前我不知道什么叫商业外观,但是案子发生以后整体的筹划和后面的执行应该拿到比较好的结果。我们走访了6家事务所,走完以后基本上了解得差不多了,我们制定一个策略叫消耗。什么叫消耗策略?我们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它不断地回答问题,每个人回答你的问题需要证据,需要你做数据调查,用户调查。

一次做下来花两三个月,有的时候时间更长,每一次要回答我们的问题都要花几十万,所以按照这样我们设计了六个问题,一次抛一个让他们回答,到第五个问题以后我们受到了对方的律师给我们的一个函,说他们想跟我们庭外和解,我们大概花了一年多时间花掉100多万美金,他大概是我们的4倍,所以后来我们约到了纽约机场宾馆,大家很公平,从早晨谈谈到晚上,谈完以后庭外和解。

我觉得这件事情应该说对我们以后遇到国际官司的事情,我觉得我们有一个很好的经历。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后来我们在应付欧美类似这种专利和问题的时候,我们就有很多经验了。我们既有被告的经历、也有原告的经历,既有输也有赢,如果以后有这样类似的问题,第一我们的态度是坚决的应诉,第二我们会更有经验和智慧应对这样的问题。

钱倩:听上去你背后都是高人,我相信律师团队一定非常专业,非常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所以才成为你们的主力。时间差不多,请四位给走出去的企业送一句话,如果你带他们走出去的话,你最想跟他们说什么?

田宁:我想说挖坑、踩坑、踩地雷是必然的,100家企业三年后95个一定会死掉,我是搞互联网的。创业就是苦逼的事情,大胆去做吧,早点行动,中国人一定可以抢占全球。

邱智铭:我的建议走出去是必然的,但是我觉得用我们中国人的优势,中国老祖宗的文化是《易经》包容,到美国市场尊重美国文化,这是我的建议。

王桂生:中国企业走出去就是三点:天时地利人和,尤其是人和一定要了解当地的游戏规则,用它的规则对付当地的市场。我自己怎么了解当地的规则?我自己是把两三百句英文谚语背会,跟外国人沟通的时候,用很简单的道理,他知道你了解了规则,他就会很愿意跟你配合。

钱倩:两三百句谚语一会我们请王总分享出来。

陶闯:现在真是一个最好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时间进到海外。第一现在中国人的信誉感越来越强,第二中国现在的市场是没有办法能够阻挡,第三是中国人的资本力量现在是大家都知道的,第四就是目前中国人的企业和创新精神。因为海外发展这么多年,实际上很多企业开始有一种非常平静,非常享受安逸的模式。

大家为什么非常看好中国人的经济?中国人整个全社会都是一个非常拼命为梦想而战的民族,这个民族的势力确实是可以说无与伦比,可以说是排山倒海,不要怕跌坑,这个时候可能是我们真正进入海外的最好的时间。无论收购海外品牌,货币收购海外的人才,这都是我们企业家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战略之一。

钱倩:真是太棒了,让全球化来得更猛烈些吧,不管是什么,中国人还是要坚决地走到世界经济的舞台上,绽放我们的光芒,提供我们的价值,再次感谢四位嘉宾,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