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类节目一向是综艺领域的硬骨头,一方面,数量呈上涨趋势,竞争日趋激烈,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数据显示,2017年共播出11档科技类节目,而截至2018年3月12日,2018年的播出总量就已经达到了2017年全年播出总量的62.9%;另一方面,科技的专业门槛高,使得科技产品的电视化呈现大多流于形式,缺乏现实基础,拉大了与观众间的距离。
事实上,对于科技类节目而言,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让观众既能感受到高科技的魅力,又能对未来生活有新的期待,这也是由湖南卫视、唯众传媒联合出品的《我是未来》不断调整、创新的发力点。
相较《我是未来》第一季科技成果展示+主题演讲的模式,第二季节目更注重平衡专业性和可看性,更加聚焦产品、技术的应用和对科技的综艺化表达,获得了观众“接地气”、“贴近生活”的好评。节目首播收视位列同时段上星综合组第一,播出两期,在4-23岁年龄观众中同时段收视和份额均最高,成绩可喜。
科技赋能人类,
刷新对未来生活的认知
所以如何将“硬”科技变“软”,“冷”科技“暖”传播,一直是科技类节目致力于研究的创作角度。
媒体专家认为,纯娱时代已被智娱时代所代替。在智娱时代的认知背景下,我们应该去发现观众和用户的新需求。这其实也回答了很多科技类节目的纠结,这类节目究竟适合高大上还是接地气,答案是看需求。
所以《我是未来》第一季主打高科技和现实应用,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第二季则更生活化、更接地气,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可触及的未来生活图景。
前两期节目分别以“超能守护”、“随心所欲”为主题,呈现了6种科技产品,都与大众日常生活需求息息相关。比如P4U智能材料可用于运动防护等方面、小安机器人用于金融安全、天使眼镜辅助视障人士生活、亮亮眼镜帮助警察追凶、炒菜机器人将人们从厨房解放等,节目为高科技产品寻找到了具体的现实落脚,成为与观众互通的连接点。
节目播出后,不少观众对这些科技产品的应用产生了更多设想与期待,尤其是当下一些高科技产品如扫地机器人、智能家居等已经进入普通大众的生活,节目呈现的这些科技产品也并非遥不可及,观众已经开始构想小安机器人微表情识别的更多用处,天使眼镜的大范围推广等。可见,大众参与为科技产品谋出路所表现出的“科技赋能人类”,正是《我是未来》第二季所要传递的未来观。
平衡专业性与可看性,
让科普落地
作为科技类节目的排头兵,《我是未来》在去年引发了科技节目热潮,成为省级卫视科技类节目标杆,良好的口碑基础让观众对于第二季抱有更高期待。但暑期档向来是娱乐节目的天下,歌唱、选秀等类型频出,也不免让人担心这档科技节目是否能杀出重围。
上周四《我是未来》第二季于湖南卫视开播,令人佩服的是,本季节目仍然顺利在娱乐节目夹击中赢得观众关注,并且从科技垂直领域“出圈”影响更广泛的青少年。笔者看来,《我是未来》第二季所凭借的正是将科技做实、做活、做新,“做实”在于增加节目与观众的强关联,“做活”要兼顾专业性和可看性,“做新”自然是常做常新,为节目注入更多思考。
举例来说,尽管本季的科技产品如P4U智能材料、DTing(灵动)手环等,在各自领域都是佼佼者,但节目并未将过多篇幅放在产品获过多少奖,原理多么艰深难懂,而是重点体现产品的实用价值,与大众生活的关联度。比如P4U智能材料的防护功能、DTing(灵动)手环隔空操控物体运动,进而让观众对其现实应用展开更多想象。节目播出后,两篇介绍P4U智能材料应用的微信文章在24小时内阅读量双双破10万+,令人始料未及。
同时,节目组为每个科技产品定制极致挑战方案,增强紧张刺激感的同时让观众更好地理解科技产品的特点,如用射箭冠军射出的“冷兵器之王”检验P4U智能材料的抗击防护功能,让实习管理员刘承林蒙眼上街,在天使眼镜的帮助下实景体验眼镜的识别、指引功能等等。虽然每一项科技产品背后都有许多原理,但《我是未来》第二季化繁为简,从具体功能、特点切入,循序渐进,增加节目可看性的同时,也降低了科技节目的观赏门槛,让科普真正落地。
青少年对话科学家,
埋下创造未来的种子
《我是未来》第二季无论在模式还是细节处都做了诸多创新,但让笔者感触最深的是未来少年团的设立。因为行业、大众都在讨论暑期档应该给孩子看什么,却极少考虑孩子爱看什么,而《我是未来》第二季就将“应该看”和“喜欢看”做到了有机统一。
作为一档暑期为青少年专属定制的科普节目,《我是未来》第二季特别重视青少年的参与度和话语权,节目现场的少年团不仅可以自由提问,零距离对话科学家,还可以参与科技挑战项目,考验科技产品,屏幕外的青少年观众同样可以感受到现场同龄人的积极和投入。
现场少年团的提问时常脑洞大开,比如,P4U智能材料是否可以做成手机壳,比如遮住脸还能否识别微表情等。借助青少年的视角,也为科学家提供了更多的思路与灵感,成为课堂外的另类教学相长。
带来DTing(灵动)手环的西安中科比奇创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EO李玮琛在节目中坦言,将高科技注入玩具中,是希望“小孩子能从小就产生一个成为科学家或者是工程师的梦想,为我们的中国科技贡献一份力量”。而《我是未来》第二季通过对科技产品的展示和科普,同样也在将科学精神传达给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青少年观众,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热爱科学的种子,便实现了节目定位青少年科普高能科技秀的初心。
传媒内参—广电头条 文/迟迟
唯众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