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手段加持科技垂直题材,《我是未来2》为何成暑期最具价值感综艺?

  如今的卫视暑期档,对于青少年观众和流量的争夺依旧激烈,因此大剧热综的进驻就成为各方布局的必然,在总体娱乐至上的面貌之外,电视荧屏还能否用更具价值感的节目去满足青少年的需求?或许是整个行业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由湖南卫视和唯众传媒联合打造的,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特别支持的《我是未来》在今年暑假再度归来,第二季节目从定位到内容形态上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

  科普性一直都是这档节目的一个核心特质和目标,将国内外最新和前沿的科技成果在节目中进行展示,让更多观众,特别是暑期的青少年观众能够在节目打造的未来科技馆之中,得到更具价值感的视听体验。

  作为一档青少年科普高能科技秀,《我是未来》将“科普”和“高能”的核心特质通过流行的电视化手段进行了最大化的落地,在展示高科技带来的奇观体验的同时,也尽量让这些科技能够以通俗和轻松化的方式传递出来,并且与国人的社会生活产生出一种强勾连。

  让科技更接地气也更有温度,是今年的《我是未来》第二季制作过程中主要的一个课题,可以看到,科技在节目中不再是冷冰冰的存在,因背后的逻辑和使命以及个体故事而有了情感依托。

  作为暑期湖南卫视周四晚间档的重磅综艺,《我是未来》在今年也并不回避其用大众流行手段去打造垂直化题材的决心,将目标人群更加聚焦在青少年群体上,同时辐射到全年龄层

  为青少年和观众们带去更多有关科技的成果和故事,让科技有了烟火气和更多趣味性,进而帮助他们建立更健康和与时俱进的科技观、价值观、生活观和未来观,《我是未来》在歌舞升平的暑期荧屏档中开辟出一条带有独特属性的道路,成为这个暑期里最具价值感和探索意义的综艺节目。

  电视综艺手段强加持,科技落地引领青少年主流文化

  拿什么样的视听内容献给青少年?这或许是如今大众视听媒介都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唱歌跳舞是青少年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显然不应该成为全部,带给他们更多元和更具价值感的视听内容是解决当前暑期档内容生态失衡的关键。

  《我是未来》第二季依旧将科技科普作为节目重要的使命,也构成了节目最核心的内容看点。对于任何时代和国家来说,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特别是在科技强国战略的背景下,科技的发展更是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状态,为节目本身的创作提供出了源源不断、常变常新的素材和内容。

  青少年是一个对科技充满强烈求知欲的群体,我们的大众媒介有责任也有义务对科技内容进行观照和呈现,科普本身也是大众媒介的重要功能所在。

  但随着电视节目内容形态的演变和发展,过往相对刻板和太过垂直化的形式显然已经无法与当下的传播环境和受众需求相适应。

  《我是未来》选择将科技内容与时下流行的综艺节目模式进行了深度嫁接,将节目的逻辑起点建立在一座虚拟的未来科技馆里,由李锐担任馆长,熊梓淇、池子等担任管理员,而每期三组科学嘉宾带着他们的科技产品来到节目,最终争夺进入未来科技馆的入馆资格。

  在竞争的总体规则设计之下,每一场科技产品的展示就变得更为用心,节目调集各种舞台元素对科技产品的性质进行展示,同时邀请到相关领域的顶尖人士一起参与到现场实验当中。

  例如第一期为了展示我国科学家研发出来的智能材料P4U遇柔则柔、遇刚则刚的特性,节目组特意请到了射箭世界冠军担任嘉宾,一场现代版的“矛与盾”的实验生动有趣地将这种科技材料的性能传递给更多的观众。

  让科技不再止于单维度的展示,而是通过更通俗易懂和趣味性的方式,将科技产品的性能和魅力传递出来,《我是未来》第二季在科技产品的选择以及表达上都更接地气

  而节目的青少年粉丝向特性也通过节目内容进行了放大,今年的节目中设置了“未来少年团”,由数十位青少年组成,他们既是科技发烧友,也是挑战见证者,通过现场观摩和体验最新的科技产品,他们可以直接对话最强科学家,了解每项科技成果背后的原理,挖掘出科技研发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这些未来少年团的成员们的科技素养和科技视野,一定程度上也是这一代青少年科技水准的代表,他们的奇思妙想和妙语点评也构成了节目的一个维度和看点

  例如在第二期节目展示无人机避障飞行的过程中,少年团对于避障飞行难度的解释就让很多人感到惊艳。

  科技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秘物种,而是人人都可以接触和深入其中的,这是《我是未来》第二季借助流行的大众化电视手段不断向观众特别是其中的青少年群体传递的。

  节目也通过多种方式营造出一种科技的沉浸式体验,试图让科技成为青少年文化中的一种主流化的存在,科技变流行,是《我是未来》不断在努力探索的一个使命。

  打造未来科技馆,奇观与现实并行预见未来生活方式

  科技其实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但是在多年来的科学教育和科学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会把科技神圣化和殿堂化,让更多的大众似乎望科技而却步。

  《我是未来》打造的是一个未来科技馆,记录了这个时代科技与社会的种种连接,传递出科技为人类赋能、为未来创造更多可能的价值理念

  在《我是未来》的舞台上,从来不乏最新的科技成果,从面部精准识别的人工智能到可以帮助视障人士出行的智能眼镜,从用手势就可控制无人机的DTing(灵动)手环到远程操控的AR眼镜……这些科技成果都在看似平常中给普通大众带来无与伦比的震撼,在节目中完成了奇观化的科技呈现。

  但这些往往令人惊奇的科技产品背后,其实都与人类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不是脱离现实的单纯炫技,与生活的强关联也让科技的奇观性变得更具亲和力

  在节目中,可以看到能与名厨一较高下的炒菜机器人,从食材准备到洗碗消毒可以一站式完成的神器,对于“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来说,这样的神器着实吸引了不少的目光;节目中也展现了能够将矿泉水变换出不同口味的智能饮料杯,让观众不得不感叹科技的神奇魅力。

  科技赋能人类,成为今年节目传递的重要价值。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节目将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成果引入进来,呈现出当今中国前沿科技发展的整体面貌。

  让更多年轻观众在节目所设置的科技体验的场景中体会到科技的能量和魅力,预见和触摸到未来的生活方式,这正是节目所带来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所在。

  击中社会科技饥渴综合症,引导正确未来观与价值观

  今天的中国显然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发展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随着社会整体生活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科技在社会生活中的份量也变得越来越重。然而我们的大众媒体对科技的观照还很不够,科技饥渴综合症,在整个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我是未来》正是对准了这样的需求,让科技成为主流综艺节目中的一员,打破科技传播小众化的局面,通过好看有趣的形式将科技做成跨界综艺,实现了节目自身的创新表达和传播价值

  科技并不是高高在上,也不是冷冰冰的存在。实际上,通过《我是未来》的舞台,正是让人们看到了科技的情感和温度。

  来自上海的双目失明的儿子与妈妈之间的相互依存的情感,让人们看到了可以辅助视障人士出行的天使眼镜的可贵之处;而炒菜机器人的发明者之所以倾注十年时间发明出这样一台机器竟然是为了要解放妻子的双手留出彼此更多相处的时间;AR智能识别眼镜实现人脸精准识别,帮助公安机关提高逃犯的抓捕率……

  科技改变的是当下,也是未来,科技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也弥补了更多的遗憾。科技是科学的更是人文的,这是《我是未来》向观众所传递出的未来观、科技观和价值观

  正是这样的价值依附,让科技变得更为多元和厚重,同时也更具魅力。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从科技中获取了通向未来更多的动力和能量。

  作为一档好看又有料的科普节目,《我是未来》呈现出暑期价值综艺该有的样子,也为电视科普又做出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而从收视率和口碑度上来看,这样的探索显然也获得了普遍的认可,再一次印证了节目自身的价值感和生命力。

文 | 看电视  夕姐